商用台式机性能新标杆!AMD锐龙8000G处理器成为OEM采购决策优选
全部类型浙江衢州2025年06月27日
标讯类别: 国内招标 | 招标编号: |
资金来源: 其他 | 招标人: |
开标时间: | 招标代理: |
从 2011 年推出 APU ( 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 ) 处理器产品开始, AMD 便开启了处理器核心与显示核心融合之路。 APU 以 AMD Fusion 技术 ( 融聚 )为基础,提出 “ 加速运算 ”的概念,在一个 高性能总线 与 单个硅片 上将 x86 CPU 与 GPU 的 矢量处理架构连为一体 ,不仅打造出性能出色的 CPU 与 GPU ,而且在较小的 DIE 面积上打造出高效、低功耗的芯片,更利于 PC 厂商打造出形态多样、高集成度的整机设计。从占据 OEM 机型半壁江山的商用台式机领域来看,这种综合性能极强的处理器非常适合其应用场景,堪称选购标杆。
历史上, AMD APU 不仅广泛应用于台式电脑,也被 PlayStation 这样的游戏主机采用,而今, APU 也成为 AMD 商用处理器阵营中的一员,比如 2024 年初 AMD 发布的锐龙 8000G 系列 APU ,便被 OEM 大量植入商用台式电脑中。锐龙 8000G 系列正以一贯出色的能效比、高性能、高稳定性,与出色的高集成度平台,赢得越来越多的企业级用户的好感。
高灵活度的平台配置让商用电脑形态更丰富
AMD 锐龙 8000G 系列从代际上来看,当属第 5 代台式机 APU ,发布时,全面更新了制程、构架以及各个性能模块配置。
从制程来看,它采用先进的台积电 4nm 制造工艺,延续了 APU 的单 硅片 ( DIE )设计, CPU 核心采用当时最新的 Zen 4 架构 ,办公性能在业界可以算是主流级别,属于 N-1 架构。而 iGPU 采用 RDNA 3 引擎,从各方面素质均可以将竞品 I7 14700 的集显甩在身后几个档次。
不仅如此, AMD 还为 APU 首次加入了全新的锐龙 AI NPU 引擎,给台式电脑处理器插上了 AI 的翅膀。
综合来看,这颗锐龙 8000G 系列处理器可以算做 N-0.5 代产品,非常适合换代稳健且重视成本的 OEM 商用台式机。
从平台角度来看, AMD 锐龙 8000G 系列采用了 AM5 平台芯片组,也是首款升级全面支持 DDR5 内存的平台,不论兼容性还是整体性能,都大大迈升了一步。 AMD 锐龙 8000G 共推出四款型号:锐龙 7 8700G 、锐龙 5 8600G 、锐龙 5 8500G 以及锐龙 3 8300G , CPU 、 GPU 与缓存等性能特性形成由高到低的不同产品阵列,便于厂商根据产品力高低来匹配不同类型的产品,这也更易于设计出形态丰富的商用电脑。
展开 AMD 锐龙 8000G 系列的配置,其旗舰型号的锐龙 7 8700G 拥有 8 核心和 16 线程,最高加速频率可达 5.1GHz ,搭配 24MB 缓存( 16MB 三级缓存)、 Radeon 780M 核显等优秀配置;次旗舰的锐龙 5 8600G 为 6 核心 12 线程,最高加速频率为 5.0GHz ,配备 22MB 缓存( 16MB 三级缓存),内置 Radeon 760M 核显。从处理器参数来看,应对主流商业应用绰绰有余,特别是 Zen4 核心架构可以充分发挥全大核性能,完全可以规避混合架构(大小核架构)在办公途中遇见的大小核调度导致的卡顿和稳定问题。而且在构建整机平台成本上,更有着竞品 i7 14700 不易替代的优势。
Zen4 架构高性能效特性超越竞品
从 CPU 采用的 Zen4 架构来看, AMD 锐龙 8000G 系列属于 N-1 代产品,这个代际是相当于如今的 Zen 5 和 Core Ultra 而言; 如果从综合规格和性能表现来看, AMD 锐龙 8000G 系列完全称得上 N-0.5 代产品 。
可以看到,锐龙 7 8700G 的 8 个 Zen4 核心基础频率就有 4.2GHz ,最高可加速到 5.1GHz ,加上在高速缓存大胆堆料,基准性能相当不俗。
放在商用应用中对比, AMD 锐龙 8000G 的性能稳定性更加出色。其 纯 Zen 4 大 核 设计在性能调度上高效可靠,可完全 规避调度失灵风险 ,在高效办公、 财务软件、虚拟化 等多任务环境下性能输出更稳定。相较而言,市面上采用 i7-14700 商用机型便因其大小核设计,易出现多任务调度失控问题。
体现在具体性能上, 8 核 16 线程的锐龙 7 8700G 在 PCMark10 的软件跑分超出 8P12E 共 28 线程的酷睿 i7-14700 多达 31% 。
不仅如此, AMD 锐龙 8000G 更大的三级缓存还能进一步提升平台效率,以 Excel 大数据运算 /ERP 实时数据响应为例,锐龙 7 8700G 便要比酷睿 i7-14700 的延迟低 35% 。
不仅如此, AMD 还提供了增强病毒防护、显存智取技术等非常适合商用环境的特性,在追求性能 + 稳定的商用电脑上更具潜力。足以证明其处理器核心运算能力的强大。
4nm 制程重塑能效革命
从制程上来看, AMD 锐龙 8000G 系列采用的 4nm 制程,领先 酷睿 i7 14700 的 Intel7 制程 至少两到三代( 10nm 对比 4nm ),加上 Zen4 架构 的高能效特性,带来了非常出色的热设计功耗( TDP )。
从处理器角度来看,锐龙 7 8700G 的 TDP 为 65W ,满载功耗仅 88W ,待机功耗不到 20W ,而 i7 14700 的满载功耗则高达 134W 。采用 AIDA 64 单烤 FPU ,可以看到锐龙 7 8700G 在 65W 功率时,温度仅有 58 ℃;满载功耗 88W 时,温度仅有 67 ℃,这样的能效比表现堪比笔记本电脑平台。
这对台式电脑而言散热压力约等于无,配备最简单的风冷就行,进一步压低办公运营成本;而 14 代酷睿是我们熟知的“电老虎”了,除了极高的处理器功耗,温度动不动就顶到 100 ℃ 功耗墙,并进一步降频,从而影响商用场景的高性能稳定输出,像 i7 14700 这样的处理器,搭配的散热器需要更昂贵的散热解决方案。导致更高的采购决策成本。
对于商业用户来说,除了购置的一次性投资,还需要将使用成本纳入投资预算中,从满载功率来测算, 200 台搭载锐龙 7 8700G 的台式电脑比竞品年省电达 18080 KWh (按相同配置计算),比搭载 i7 14700 的台式电脑节省 30% 的电费,相当于节省了 20% 的硬件购置成本。
集显性能出众
在 iGPU 配置上,锐龙 8000G 系列继承了 APU 一 向的高性能集显的特点,由于升级到了 RDNA 3 架构 ,所以同样拥有 RX 7000 系列 显示核心相同的功能特性:包含对全新的 AV1 视频格式的编解码,以及高达 8K 视频输出能力;日常商务活动中,我们还可通过集显实现多个 4K 屏幕的同时输出,在设计、金融、监控等需要多屏协作的场景下更为实用。
上述特性赋予商用台式机新的应用想象力,在显示性能上,竞品集成 UHD Graphics 770 显卡的孱弱能力不值一提,基本仅能作为亮机卡存在。
锐龙 8000G 系列的多款 APU 配置了不同的集显,以锐龙 7 8700G 为例,它配备的 Radeon 780M 集显拥有 12 个 CU 单元,运算能力相当于 768 个流处理器 ,加速频率高达 2 7 00MHz ,通过超频,最高能超到 2900 MHz ;另外, 锐龙 5 8600G 处理器 配置 8CU 单元 的 Radeon 760M 。
从性能来看, Radeon 780M 在 3DMark Timespy 中跑出了 3350 分的成绩,通过超频,并搭载高频率内存,可将成绩提升到 3850 分左右在办公场景下, Radeon 780M 拥有超出 i7 14700 搭载的 UHD Graphics 770 核显 3 倍的帧率表现,两者表现可谓云泥之别。
首代 AI 商用台式电脑处理器
事实上,首先搭载 NPU 的锐龙 8000G 系列不仅是首代 AI 商用台式电脑处理器,还是首款 桌面级 AI PC 处理器 ,它的核心便是植入了一块 独立的 AI 神经网络处理单元 ( NPU )。这款全新的 锐龙 AI 引擎 (锐龙 7 8700G 和锐龙 5 8600G 专属搭载),算力达到 16 TOPS ,同级竞品暂未搭载 NPU 。
作为首款 AI 商用台式电脑处理器,它赋予台式电脑强大的 AI 端侧算力,加上 CPU 和 iGPU ,锐龙 8000G 系列的三大引擎共提供 39 TOPS 的本地 AI 算力。面对商用领域越来越高的数据保密性需求,全新的 AI 模型也衍生出越来越多的行业专属模型,这样的模型参量并不大,更多解决行业垂直问题,适于端侧安装,也满足企业数据保密需求。如果在本地化运行 70 亿参数大语言模型( LLM ),锐龙 8000G 系列的响应速度较前代提升了 3 倍。
从锐龙 8000G 系列的 NPU 配置来看,它能保障商用台式电脑拥有未来 5 年的 AI 应用兼容性,称其为“ AI 商用台式电脑处理器”实至名归。
整机平台性价比更高
分析锐龙 8000G 系列的价值所在,更多应该从平台整体表现来看。 锐龙 8000G 系列 支持 双通道 DDR5 内存 ,最大支持 256GB 容量,且内存支持 DDR5 6400 ,可实现 1:1 分频,反观竞品的二分频带来的高延迟, 锐龙 8000G 系列 的内存延迟低至 69ns ,在智能制造、金融交易等低延迟商业应用中更有优势;另外,平台还兼容高频内存,在 带宽敏感型 商用 应用速度提升 多达 22% 。
锐龙 8000G 系列 支持 16 条 PCIe 4.0 通道 ,加上主板芯片组支持的 PCIe 通道,可让台式电脑搭载多块 SSD ,能让办公电脑搭配的 PICE 外设和 SSD 均满血运行,具备 OME 商用未来扩展、超大存储容量 or 高速图形运算的准工作站级机型需求;接口上,它为商用电脑带来原生 支持 的 两个 USB4 40Gbps 、两个 USB 3.2 Gen2 10Gbps 、四个 USB 2.0 接口 ,提供强大的扩展能力;值得关注的是, 锐龙 8000G 支持的 AM5 芯片组更是兼容锐龙 7000 、 8000 、 9000 三代产品,最久会支持到 2027 年乃至以后的平台,企业级用户不论是升级与维护,都更省更容易。
建立在处理器架构、先进制程与功耗表现等优势, 锐龙 8000G 系列 也特别适合搭建 ITX 小型商用平台,这让 OEM 在构建整机时能够选择更宽泛的配件,也能设计出更为丰富的整机类型——通过 锐龙 8000G 系列 ,不仅可以轻松打造高性能商用台式电脑平台,也能构建小型化的商用终端,可以节省桌面空间,也能灵活、精准地部署在各个业务节点上,甚至满足边缘端的 AI 实时运算需求。
与竞争对手 i7 14700 相比,虽然同属 N-1 代产品,但 锐龙 8000G 系列 在 CPU 、 GPU 、 NPU 等性能要素上均可领先竞争对手,从平台购置成本与企业后期使用成本上看,更是拥有绝对的优势,正如开篇所说的, AMD APU 产品已经超越了传统处理器的设计要求,除了核心性能不落下风,其整体性更加全能、更加均衡,对于更新节奏稳健的商用台式电脑而言,是 OEM 商非常适合的决策选择。
写到最后:OEM 商用台式电脑的应用典范
如今, AMD 在商用台式电脑处理器上已经建立起强大的产品阵容,打造出无短板的优势产品特性,不论是处理器架构、 CPU 性能、还是集显、 AI NPU 等配置,均领先于市面上的 N-1 同类产品,特别是整个平台展现出的高能效、稳定性与超高的性价比,均是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面对企业用户日益变化的需求, AMD 更是在 锐龙 8000G 系列 上提前布局了多种面向未来的配置,包含强大的性能潜力、宽泛的兼容性与可维护性、丰富的产品形态,与满足 AI 应用的三引擎算力。在企业用户对成本提出高挑战的当下, AMD 锐龙 8000G 系列 更具商用台式机领域决策价值。
从 2011 年推出 APU ( 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 ) 处理器产品开始, AMD 便开启了处理器核心与显示核心融合之路。 APU 以 AMD Fusion 技术 ( 融聚 )为基础,提出 “ 加速运算 ”的概念,在一个 高性能总线 与 单个硅片 上将 x86 CPU 与 GPU 的 矢量处理架构连为一体 ,不仅打造出性能出色的 CPU 与 GPU ,而且在较小的 DIE 面积上打造出高效、低功耗的芯片,更利于 PC 厂商打造出形态多样、高集成度的整机设计。从占据 OEM 机型半壁江山的商用台式机领域来看,这种综合性能极强的处理器非常适合其应用场景,堪称选购标杆。
历史上, AMD APU 不仅广泛应用于台式电脑,也被 PlayStation 这样的游戏主机采用,而今, APU 也成为 AMD 商用处理器阵营中的一员,比如 2024 年初 AMD 发布的锐龙 8000G 系列 APU ,便被 OEM 大量植入商用台式电脑中。锐龙 8000G 系列正以一贯出色的能效比、高性能、高稳定性,与出色的高集成度平台,赢得越来越多的企业级用户的好感。
高灵活度的平台配置让商用电脑形态更丰富
AMD 锐龙 8000G 系列从代际上来看,当属第 5 代台式机 APU ,发布时,全面更新了制程、构架以及各个性能模块配置。
从制程来看,它采用先进的台积电 4nm 制造工艺,延续了 APU 的单 硅片 ( DIE )设计, CPU 核心采用当时最新的 Zen 4 架构 ,办公性能在业界可以算是主流级别,属于 N-1 架构。而 iGPU 采用 RDNA 3 引擎,从各方面素质均可以将竞品 I7 14700 的集显甩在身后几个档次。
不仅如此, AMD 还为 APU 首次加入了全新的锐龙 AI NPU 引擎,给台式电脑处理器插上了 AI 的翅膀。
综合来看,这颗锐龙 8000G 系列处理器可以算做 N-0.5 代产品,非常适合换代稳健且重视成本的 OEM 商用台式机。
从平台角度来看, AMD 锐龙 8000G 系列采用了 AM5 平台芯片组,也是首款升级全面支持 DDR5 内存的平台,不论兼容性还是整体性能,都大大迈升了一步。 AMD 锐龙 8000G 共推出四款型号:锐龙 7 8700G 、锐龙 5 8600G 、锐龙 5 8500G 以及锐龙 3 8300G , CPU 、 GPU 与缓存等性能特性形成由高到低的不同产品阵列,便于厂商根据产品力高低来匹配不同类型的产品,这也更易于设计出形态丰富的商用电脑。
展开 AMD 锐龙 8000G 系列的配置,其旗舰型号的锐龙 7 8700G 拥有 8 核心和 16 线程,最高加速频率可达 5.1GHz ,搭配 24MB 缓存( 16MB 三级缓存)、 Radeon 780M 核显等优秀配置;次旗舰的锐龙 5 8600G 为 6 核心 12 线程,最高加速频率为 5.0GHz ,配备 22MB 缓存( 16MB 三级缓存),内置 Radeon 760M 核显。从处理器参数来看,应对主流商业应用绰绰有余,特别是 Zen4 核心架构可以充分发挥全大核性能,完全可以规避混合架构(大小核架构)在办公途中遇见的大小核调度导致的卡顿和稳定问题。而且在构建整机平台成本上,更有着竞品 i7 14700 不易替代的优势。
Zen4 架构高性能效特性超越竞品
从 CPU 采用的 Zen4 架构来看, AMD 锐龙 8000G 系列属于 N-1 代产品,这个代际是相当于如今的 Zen 5 和 Core Ultra 而言; 如果从综合规格和性能表现来看, AMD 锐龙 8000G 系列完全称得上 N-0.5 代产品 。
可以看到,锐龙 7 8700G 的 8 个 Zen4 核心基础频率就有 4.2GHz ,最高可加速到 5.1GHz ,加上在高速缓存大胆堆料,基准性能相当不俗。
放在商用应用中对比, AMD 锐龙 8000G 的性能稳定性更加出色。其 纯 Zen 4 大 核 设计在性能调度上高效可靠,可完全 规避调度失灵风险 ,在高效办公、 财务软件、虚拟化 等多任务环境下性能输出更稳定。相较而言,市面上采用 i7-14700 商用机型便因其大小核设计,易出现多任务调度失控问题。
体现在具体性能上, 8 核 16 线程的锐龙 7 8700G 在 PCMark10 的软件跑分超出 8P12E 共 28 线程的酷睿 i7-14700 多达 31% 。
不仅如此, AMD 锐龙 8000G 更大的三级缓存还能进一步提升平台效率,以 Excel 大数据运算 /ERP 实时数据响应为例,锐龙 7 8700G 便要比酷睿 i7-14700 的延迟低 35% 。
不仅如此, AMD 还提供了增强病毒防护、显存智取技术等非常适合商用环境的特性,在追求性能 + 稳定的商用电脑上更具潜力。足以证明其处理器核心运算能力的强大。
4nm 制程重塑能效革命
从制程上来看, AMD 锐龙 8000G 系列采用的 4nm 制程,领先 酷睿 i7 14700 的 Intel7 制程 至少两到三代( 10nm 对比 4nm ),加上 Zen4 架构 的高能效特性,带来了非常出色的热设计功耗( TDP )。
从处理器角度来看,锐龙 7 8700G 的 TDP 为 65W ,满载功耗仅 88W ,待机功耗不到 20W ,而 i7 14700 的满载功耗则高达 134W 。采用 AIDA 64 单烤 FPU ,可以看到锐龙 7 8700G 在 65W 功率时,温度仅有 58 ℃;满载功耗 88W 时,温度仅有 67 ℃,这样的能效比表现堪比笔记本电脑平台。
这对台式电脑而言散热压力约等于无,配备最简单的风冷就行,进一步压低办公运营成本;而 14 代酷睿是我们熟知的“电老虎”了,除了极高的处理器功耗,温度动不动就顶到 100 ℃ 功耗墙,并进一步降频,从而影响商用场景的高性能稳定输出,像 i7 14700 这样的处理器,搭配的散热器需要更昂贵的散热解决方案。导致更高的采购决策成本。
对于商业用户来说,除了购置的一次性投资,还需要将使用成本纳入投资预算中,从满载功率来测算, 200 台搭载锐龙 7 8700G 的台式电脑比竞品年省电达 18080 KWh (按相同配置计算),比搭载 i7 14700 的台式电脑节省 30% 的电费,相当于节省了 20% 的硬件购置成本。
集显性能出众
在 iGPU 配置上,锐龙 8000G 系列继承了 APU 一 向的高性能集显的特点,由于升级到了 RDNA 3 架构 ,所以同样拥有 RX 7000 系列 显示核心相同的功能特性:包含对全新的 AV1 视频格式的编解码,以及高达 8K 视频输出能力;日常商务活动中,我们还可通过集显实现多个 4K 屏幕的同时输出,在设计、金融、监控等需要多屏协作的场景下更为实用。
上述特性赋予商用台式机新的应用想象力,在显示性能上,竞品集成 UHD Graphics 770 显卡的孱弱能力不值一提,基本仅能作为亮机卡存在。
锐龙 8000G 系列的多款 APU 配置了不同的集显,以锐龙 7 8700G 为例,它配备的 Radeon 780M 集显拥有 12 个 CU 单元,运算能力相当于 768 个流处理器 ,加速频率高达 2 7 00MHz ,通过超频,最高能超到 2900 MHz ;另外, 锐龙 5 8600G 处理器 配置 8CU 单元 的 Radeon 760M 。
从性能来看, Radeon 780M 在 3DMark Timespy 中跑出了 3350 分的成绩,通过超频,并搭载高频率内存,可将成绩提升到 3850 分左右在办公场景下, Radeon 780M 拥有超出 i7 14700 搭载的 UHD Graphics 770 核显 3 倍的帧率表现,两者表现可谓云泥之别。
首代 AI 商用台式电脑处理器
事实上,首先搭载 NPU 的锐龙 8000G 系列不仅是首代 AI 商用台式电脑处理器,还是首款 桌面级 AI PC 处理器 ,它的核心便是植入了一块 独立的 AI 神经网络处理单元 ( NPU )。这款全新的 锐龙 AI 引擎 (锐龙 7 8700G 和锐龙 5 8600G 专属搭载),算力达到 16 TOPS ,同级竞品暂未搭载 NPU 。
作为首款 AI 商用台式电脑处理器,它赋予台式电脑强大的 AI 端侧算力,加上 CPU 和 iGPU ,锐龙 8000G 系列的三大引擎共提供 39 TOPS 的本地 AI 算力。面对商用领域越来越高的数据保密性需求,全新的 AI 模型也衍生出越来越多的行业专属模型,这样的模型参量并不大,更多解决行业垂直问题,适于端侧安装,也满足企业数据保密需求。如果在本地化运行 70 亿参数大语言模型( LLM ),锐龙 8000G 系列的响应速度较前代提升了 3 倍。
从锐龙 8000G 系列的 NPU 配置来看,它能保障商用台式电脑拥有未来 5 年的 AI 应用兼容性,称其为“ AI 商用台式电脑处理器”实至名归。
整机平台性价比更高
分析锐龙 8000G 系列的价值所在,更多应该从平台整体表现来看。 锐龙 8000G 系列 支持 双通道 DDR5 内存 ,最大支持 256GB 容量,且内存支持 DDR5 6400 ,可实现 1:1 分频,反观竞品的二分频带来的高延迟, 锐龙 8000G 系列 的内存延迟低至 69ns ,在智能制造、金融交易等低延迟商业应用中更有优势;另外,平台还兼容高频内存,在 带宽敏感型 商用 应用速度提升 多达 22% 。
锐龙 8000G 系列 支持 16 条 PCIe 4.0 通道 ,加上主板芯片组支持的 PCIe 通道,可让台式电脑搭载多块 SSD ,能让办公电脑搭配的 PICE 外设和 SSD 均满血运行,具备 OME 商用未来扩展、超大存储容量 or 高速图形运算的准工作站级机型需求;接口上,它为商用电脑带来原生 支持 的 两个 USB4 40Gbps 、两个 USB 3.2 Gen2 10Gbps 、四个 USB 2.0 接口 ,提供强大的扩展能力;值得关注的是, 锐龙 8000G 支持的 AM5 芯片组更是兼容锐龙 7000 、 8000 、 9000 三代产品,最久会支持到 2027 年乃至以后的平台,企业级用户不论是升级与维护,都更省更容易。
建立在处理器架构、先进制程与功耗表现等优势, 锐龙 8000G 系列 也特别适合搭建 ITX 小型商用平台,这让 OEM 在构建整机时能够选择更宽泛的配件,也能设计出更为丰富的整机类型——通过 锐龙 8000G 系列 ,不仅可以轻松打造高性能商用台式电脑平台,也能构建小型化的商用终端,可以节省桌面空间,也能灵活、精准地部署在各个业务节点上,甚至满足边缘端的 AI 实时运算需求。
与竞争对手 i7 14700 相比,虽然同属 N-1 代产品,但 锐龙 8000G 系列 在 CPU 、 GPU 、 NPU 等性能要素上均可领先竞争对手,从平台购置成本与企业后期使用成本上看,更是拥有绝对的优势,正如开篇所说的, AMD APU 产品已经超越了传统处理器的设计要求,除了核心性能不落下风,其整体性更加全能、更加均衡,对于更新节奏稳健的商用台式电脑而言,是 OEM 商非常适合的决策选择。
写到最后:OEM 商用台式电脑的应用典范
如今, AMD 在商用台式电脑处理器上已经建立起强大的产品阵容,打造出无短板的优势产品特性,不论是处理器架构、 CPU 性能、还是集显、 AI NPU 等配置,均领先于市面上的 N-1 同类产品,特别是整个平台展现出的高能效、稳定性与超高的性价比,均是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面对企业用户日益变化的需求, AMD 更是在 锐龙 8000G 系列 上提前布局了多种面向未来的配置,包含强大的性能潜力、宽泛的兼容性与可维护性、丰富的产品形态,与满足 AI 应用的三引擎算力。在企业用户对成本提出高挑战的当下, AMD 锐龙 8000G 系列 更具商用台式机领域决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