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第285号建议的复函
全部类型重庆2025年07月04日
铜经信函〔2025〕43号
关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
第285号建议的复函
贺鑫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加大对我区****
一、关于“持续发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强新能源企业等产业链,做大铜梁高新园区”方面
1.坚持一把手招商。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主要领导靠前指挥调度,高位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9次,考察拜访国家部委、企业、高校51家次。
2.坚持产业链招商。根据我区重点产业方向,明确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摩托车等7个重点产业链由1名区领导作为链长,1-2个区级部门作为牵头单位,项目承接的区属重点国有企业作为“双招双引”主体,以“2+4”招商专班、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专班为主要工作力量。截至目前,全区引进制造业项目21个、协议投资179.5亿元,其中,投资规模50亿元及以上项目2个(君卓项目、爱玛配套项目)。
3.建强新能源产业链。新型储能产业,海辰一期一阶段、厚生201厂房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型储能产业上半年拉动明显,海辰储能实现产值33.2亿元、增长223.8%,带动新型储能产业实现产值62.1亿元、增长82.7%。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全力构建电驱动—电制动—电转向核心产业链,今年以来主动对接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企业需求,推动10余家本地企业纳入其供应链体系,全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实现产值49.6亿元。摩托车产业方面,行业龙头爱玛车业实现产值12.1亿元、增长36.6%,带动电动摩托车产业实现产值21.4亿元、增长27.1%;智联电动车产业集群成功获评2025年度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二、关于“对全区有意愿转型升级、技改扩规企业,给予资金、土地等政策支持”方面
4.突出政策支持。区财政每年预算资金5000万元,对技改投入按10%奖补,单个项目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资金支持,同时对认定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也有相应奖补政策,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分别达到5个、42个。支持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总投资15亿元的西南水泥绿色搬迁技改项目顺利完工,单位产品能耗从原有的三级提升为一级,预计达产后实现产值7.5亿元、纳税5000万元。目前,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市级绿色工厂15家、市级绿色园区1个。
5.深挖技改潜力。建立联动机制,深入开展技改“扫街”摸排,累计收集技改项目141个且动员企业录入系统,计划总投资93.9亿元。梳理完善开工、在建、技改等六张项目清单,推动项目备案入统,2025年以来完成工业企业技改备案项目81个,备案金额50.6亿元、增长19.3%。建立铜梁区****
6.提升服务质效。推进市级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专项行动,会同三方机构开展入企问诊,免费为91家企业出具个性化改造建议报告,解决企业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的深层次问题。谋划打造“入企排队﹒服务预约”综合场景并全面推行,部门入企频次下降50%以上,平均入企时间小于2小时,让企业放心创业、安心发展。打造“政策免申快享”“异地执法协作”“AI精准赋能”等子场景,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营商环境。
三、关于“对‘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在人才和研发资金方面予以扶持”方面
7.加强人才培育。优化完善《铜梁区产业人才引育措施(试行)》,提升人才吸引力。制定人才政策“免审即享”工作机制,推进人才政策“免申报、零跑腿、快兑现”,累计认定支持24名人才。实施“2+4+1”重点产业引育行动,编制发布109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策划实施重点人才项目54个;开展精准引才活动3场次,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496名。优化人才服务质效,解决专家人才关心的问题30余件,通过“渝才荟”应用累计为191名人才提供线上服务1192单次,好评率100%。
8.强化企业培育。修订“工业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对企业纳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市****
四、关于“继续加强重点院校与我区企业在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坚持科技创新,助力企业创新驱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
9.构建创新生态。优化政策体系,结合我区科技创新短板,修订科技创新支持措施,将科技创新12条变更为科技创新15条。开展“应用型科技人才”引进专项工作,意向引进科技人才近20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通过知识价值信用贷和“创新积分贷”为23家企业提供贷款超6000万元,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助推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10.促进成果转化。擦亮“智汇龙乡﹒铜创未来”创新资源导入品牌,举办高校与企业的集中对接活动,收集多方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预计可促成产学研合作50余项。推进“制造业技术创新首席专家”制度,适配10余家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20余名,为区****
五、关于“水电气等行业部门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添砖加瓦”方面
11.推动水、电、气、讯等各类要素向制造业高效集聚,提升要素供给稳定性与响应时效。今年以来,全区连续5个月保持高增长态势,累计工业用气量4370万立方米,增长18%;累计工业用电量9.5亿千瓦时,增长21.2%。推广“光伏+储能”应用模式,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根据测算,光储设施能节省电量35%左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投用储能应用场景25处,光伏装机超3万千瓦、储能规模超21万千瓦时。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下一步,我区将全力抓实资源配置,聚焦资金、人才等核心要素,强化精准供给;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效政务服务和惠企政策支持,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动全区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复函已经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吴别审定,由区经济信息委主任陈瑜签发。对此答复函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人:孔洁莲;联系电话:****;邮政编码:402560)